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53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2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翼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崇山,俗称塔儿山,也叫大尖山、天柱山。位于县境西北里砦镇西与襄汾、曲沃、尧都区、浮山交界处。相传隋时有千尺大蛇卧于其上,故也称卧龙山,唐代曾在崇山的翼、曲、襄交界处建有卧龙寺(俗称三县寺)。主峰之巅建有高20.08米的七级佛塔。登临宝塔之巅,顿觉天高地阔,万千气象,诗人李浒曾题诗赞曰:“雨过东山翠欲流,平阳雄镇几千秋。群山远近知多少,仰止谁能出一头。”
崇山钟灵毓秀,缘路而上,山路逶迤,景丽山秀,山花缀锦,色彩缤纷。历史上曾建有普救寺、留侯祠、三乡贤祠、卧龙神祠、黄石公祠、轩辕庙、祖师庙等多种寺庙建筑。
考古发掘证明,崇山一带本为“陶唐氏”的发祥地,尧生于斯、长于斯、施政于斯、卒葬于斯。在崇山余脉之阴,至今仍遗存着一座巍峨壮观的黄土坟冢。在这座万民掬土洒泪筑成的高大陵墓中,安然祥卧着一位被至圣先师孔子盛赞为“民无能名”的上古君王,他就是被炎黄子孙奉为国祖的陶唐氏帝尧。崇山脚下与帝尧时代相关的村落星罗棋布,其中倍受史学界关注的即是襄汾县的陶寺和翼城县的唐城。
唐城,地处翼城的里砦镇,西距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2.5公里,北距南石龙山文化遗址3.5公里,相传为尧及其裔子为唐侯时所居。关于“唐”的地望,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据统计共有七说,仅有一说在河北唐县,其余皆在山西,如翼城说、平阳说、永安(今霍县)说、安邑(今夏县)说、晋阳(今太原)说等。这些地名中,晋阳实为平阳,太原称晋阳已是后来的事。依此,则唐的地望南不过夏县,西临黄河,北不越霍山,东不出翼城,比临汾盆地略大一些。而在这一区域中,惟独翼城境内名“唐”的村落最多,仅唐兴镇陵下以西的房陵之上就有南唐、北唐、东南、中唐(已消亡)、云唐(龙唐)等“五唐村”,而里砦镇的唐城村历代文献时有记载:《诗经注释》载:“唐国,本帝尧旧都,在禹贡冀州之域……周成王封弟唐叔虞为唐国”;《都城记》、《括地志》云:“故唐城,在翼城县西二十里,为尧裔子所封者也”。翼城东连上党,西略黄河,南通汴洛,北阻平阳,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依此推断,唐国是以翼城为中心,包括今曲沃、绛县、闻喜一部分,侯马市及襄汾县在内的一个广大地区,即汾浍之间,而唐城则是上古唐国的心腹之地。尧王始圻之唐、丹朱继嗣之唐、叔虞受封之唐,均系翼城一带,即《翼城县志》、《浮山县志》所言的“合翼城与浮山县南为国”的唐地。
尧从翼城的唐城践天子位都于平阳,准确地望即今天的襄汾陶寺。自1978年至今近30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陶寺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取得了空前的成果。在大型墓葬中出土了龙蟠,这是一件将龙和主人高贵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的礼器;出土的乐器石磬、鼍鼓、玉琮,都是拥有最高权力的象征。相传帝喾生尧时曾用石磬演奏《五英》。当历史跨入21世纪时,陶寺遗址又放射出让世人注目的光亮,在这里终于发现了大城、小城、瓮城,还有仓储区、祭祀区……近期又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观象台。经考古学家和气象学专家多次验证,在观象台上暸望崇山峰峦,可以判定一年四季的24个节令,这又佐证了帝尧钦定历法的历史实事。在古代,“寺”是官方的管理机构,具有“都城”的性质,而“陶”上古读尧,陶寺便是“尧都”。出土的文物也实证着帝尧即天子位的都城就在这里。历史上的平阳涵盖着整个临汾盆地,陶寺自然在临汾盆地。所以“尧都平阳”不再是传闻,而是无可辨驳的史实。
崇山脚下的陶寺与唐城,俨如一对孪生兄弟,它告诉世人,公元前25世纪的晋南曾有一个强大的陶唐氏部落的存在已不是神话,被历代明君视为楷模的帝尧,不再是华夏儿女心目中崇拜的天神,而是真实存在的人王,是一个既有组织才能而又富于献身精神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是当之无愧的“天下共主”。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53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2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翼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