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53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2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翼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金代大铁钟悬挂在翼城中学校院内(县衙旧址西部)的钟楼上,从金位。大钟铸于金大定六年(1166)三月。此钟魄倾万钧,响应百里,故有“神钟”之称。
据记载,此钟原为中卫村东法轮院(佛教寺院)的法器,是由寺院僧人化缘铸造的,悬于寺内以衎神人达四百余年。明万历十四年(1586)七月,知县卜自用嫌其县治旧钟声音低沉,遂召集群工,将中卫寺大钟移置县城原钟楼上。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驻翼城令的陕西渭南人孙璈《钟楼记》记录了钟楼之钟搬迁经过。此钟高3.1米,下口直径2.1米,厚0.15米,蒲牢钮,上顶浑圆,腹部稍内收,下端十唇外侈,顶部铸有6个小圆孔,孔四周及下部均铸有花纹图案,中部为楷书铸字“皇帝万岁,臣佐千秋,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悬挂大钟的钟楼创建于明嘉靖年间,高10余米,平面近方形,下部砖砌台基长8.3米,高4米,四边收分较大,中间为南北向的门洞。门额为明嘉靖年间知县鄢桂枝手书,南为“剪桐封国”,北为“潞公旧治”。上部立角柱4根支撑十字歇山顶,钟楼飞檐挑四角,可以窥视其神,击之,嗡然腾响,余韵绵绵,足见其铸造工艺之超凡。2006年,县文物部门呈请政府批拨经费,投资50万元,对钟楼进行维修,修复后的钟楼蔚然一新,更显壮观。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53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2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翼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