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53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2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翼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四圣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距县城约35公里处历山北麓的西阎镇曹公村,创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7),重修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清乾隆十七年(1752)和民国7年(1918),新中国建立后又几经修复,是翼城保存完好的一组元代古建群,也是山西省乃至全国惟一的一座将古代著名圣君尧、舜、禹、汤放在一起供奉的千年宫观。
翼城人之所以要建造四圣宫供奉尧舜禹汤,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尧和舜是上古时代的明君,他们都曾在翼城一带活动过,并留有遗迹,翼城人民对他们有着特殊的感情。禹公而忘私,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一直被传为佳话。邑人将他们的功绩称赞为“尧德”、“舜孝”、“禹功”。商汤曾在伐桀时路经翼城,饮水甘泉,路居下亢,后人为了祭祀、纪念四位圣贤,便将他们放在一起建庙祭之。此外还附祀关公、杨恭仁、包拯和苏缄等历史上的4位名相。
四圣宫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338.19平方米。是一组布局完好的二进四合院宫殿,现有建筑105间,由四圣宫院、关帝庙院、僧舍院三部分组成。四圣宫山门,是一座三门并立的三开间的悬山式山门殿。中大门匾额上嵌有“四圣宫”三个金光大字。左右旁门上有砖雕匾额,左为“则天”(谓以天为法),右为“协帝”(谓辅助天帝),两旁为八字影壁,雕饰着栩栩如生的龙、虎二瑞兽。檐下通间华替雕饰琴、棋、书、画四艺图,雕技与彩绘技艺精湛。
宫院中轴线上有舞楼、献殿、大殿。大殿左右两侧各置耳殿;殿前东西两侧各有配殿及廊子。西南角设有山门、朝西而开。正殿坐北向南,单檐厦两头,是祭祀尧、舜、禹、汤四圣的主体建筑,檐下斗栱硕大,施通木大栏额。梁架、构件都有早期特点。殿顶施黄色琉璃脊饰,高浮雕的龙吻造形生动,色泽艳丽。与大殿相对的南端,是一座被专家学者誉为“小巧玲珑,简洁大方”的元代舞楼。它是祭神娱人的主要场所。舞楼坐南向北,平面近方形,台身立角柱4根,支撑着十字相交的角替与井字形大栏额。两山小墙前端立撑柱一根,支撑着栏额的腰部和角替。其上四周施斗栱20朵。屋架部分用四抹角梁,大角梁叠压于抹角之上,其后尾各挑一垂柱,补间铺作后尾各挑一垂柱,八垂柱之上施八角形栏额、普柏枋各角之上施斗栱一朵,耍头之上斜向内各置一由戗,顶部中央再施一雷公柱,从而形成较为华丽的斗八藻井。两山设平梁、叉手,侏儒柱承托脊槫,结成九脊顶。屋顶举折平缓,翼角翚飞挑起,楼面铺灰色筒板瓦,并用琉璃仿心瓦,黄绿色琉璃脊饰华美,三节楼脊刹及左右狮、象巍巍壮观,两端盘龙大吻气势雄伟。四圣宫舞楼是全国仅存的八座元代舞楼之一,不乏为元代建筑之佳作。
紧靠四圣宫左侧有关帝庙一座,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布局与四圣宫类同。正殿坐北向南,单檐悬山顶。戏台坐南向北,平面方形,单檐悬山顶,檐下额枋及通间华替雕“八仙过海”内容,雕技纯熟,形象逼真,具有清代流行的精雕细琢、装饰华丽的时尚。正殿、戏台屋顶全部用琉璃脊饰。
“四圣宫”与“关帝庙”规整对称,除大门与大路可相通外,其余三面皆有围墙,房屋环绕相对封闭,是山西省乃至全国境内宫庙合一的古建筑群,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它巧妙地运用了木雕、琉璃、彩绘等工艺,把整个建筑装饰得豪华富丽,金碧辉煌,红墙绿瓦,巍峨壮观。
四圣宫庙会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举办春祈秋报的盛大祭祀。春祈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在春天祈求神灵恩赐风调雨顺,盼望五谷丰登;秋报是人们秋后感神恩泽而进行的祭神活动。庙会每年举办两次。庙会期间,四圣宫庙宇内外香烟缭绕,锣鼓震天,人山人海,蔚为奇观。
2007年,省文物局、县人民政府共投资250万元,对四圣宫进行了全面修葺。四圣宫以独有的风姿,迎送着慕名前来的游客。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53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2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翼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