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翼城 > 人文旅游 > 民间艺术

堡子河蚌舞

2024-11-06
【字体:

堡子蛤蚌舞又名耍河蚌、逗蛤蚌,是流传于西阎镇堡子村及周边地区一种自娱性的社火舞蹈,是当地重要的“文化名片”。每逢元宵节或重大活动时,它便活跃在街头、广场、舞台,颇受当地群众的喜爱。2009年2月,堡子蛤蚌舞入选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料记载,19世纪40年代,堡子村村东有个大水池,每到夏季,池里的蛤蟆、虾、蛤蚌等水生动物就活跃起来,尤其是蛤蚌在水中躲躲闪闪,十分好玩。村里的老艺人王京隆经长时间观察后,把蛤蚌戏水编成神话故事讲给村民听,后来又改编成蛤蚌舞组织村民表演。表演时,演员装扮成蛤蚌精和逗蚌人,逗蚌人把一块卷叠起来的花格布斜扎在身上,手牵一根红绳,红绳另一端拉一个蛤蚌精,两个人拉着红绳跑圆场。接着,逗蚌人放下绳子,把花布解下抖开(花布表示鱼网)在场子里追捕蛤蚌精,蛤蚌精做着各种躲闪的动作,最后逗蚌人捕住蛤蚌精,二人分别抓住红绳的两头造型亮相。

经不断改革,蛤蚌舞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完美。蛤蚌精由一只变为4只或8只,逗蚌人由一人增到数人,有老鱼鹳、老船夫、钓鱼人、担鱼人、小丑等,同时增加了跑队形的内容。蛤蚌精上身蚌壳一张一合,腰身不时地左右扭转,很是吸引人;逗蚌人动作自由奔放,非常便于演员自我发挥;船夫为老者,给人以老成稳重的感觉,而钓鱼人则为小丑打扮,手持长长的钓鱼竿,左右晃摆,显得十分顽皮。场上表演人一起欢快地变换着跑掏8字、套剪子、二龙出水、龙摆尾、蛇脱皮等队形,蛤蚌精主要动作有:“鹞子翻身”、“孔雀开屏”、“金鸡独立”、“仰面戏水”及“三环套月”、“荷花绽开”等造型,使整个舞蹈显得欢快热烈,优美风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53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2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翼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2202000105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