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53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2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翼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全县各中小学校: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解决家长接送难问题,根据《临汾市教育局 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临汾市财政局 临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国家税务总局临汾市税务局 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临教基〔202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该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优化校内教育资源,解决部分学生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问题。
(二)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三)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良好育人生态,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自愿选择
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以及愿意参加哪种形式的课后服务,根据学生需求,由学生及家长自愿选择并按照规定程序履行申请手续,学校和教师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不得因此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二)坚持事项公开
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及时向家长公开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安全措施等,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教科局要对各校课后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三)坚持公益为主
开展课后服务充分遵循公益性、服务性原则,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经费原则上由县财政承担。
(四)坚持优先保障
课后服务的范围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读学生。高中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可参照该方案执行。要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服务的群体。
(五)坚持因校制宜
学校可根据学生、家长需求、师资力量及办学实际,采取合班、走班等方式组织实施课后服务工作。
三、时间及内容
(一)服务时间
课后服务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小学每天可开展不少于1小时的课后服务工作,中学每天可开展不少于2小时的课后服务工作。具体服务时间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季节可适当调整。
(二)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突出特色。服务内容可以包括:(1)集中完成作业。安排学生在指定场所自主完成作业,进行学生作业个别答疑。(2)学生社团活动。安排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和特色建设,开展覆盖面广、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团活动。可依托体育、科技、文化艺术等部门,充分挖掘和重点组织体育训练、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传统工艺等各类社团或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3)自主阅读交流。安排学生在阅览室等区域自主阅读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4)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学校统一安排专题教育等其他有益活动。活动安排要体现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5)根据学校特色开展其他的活动。
各学校要将开展课后服务的具体方式、服务内容、人员安排、容纳人数等信息及时告知学生及家长,方便学生及家长自愿选择,提出申请,由学校统筹安排,统一组织。
四、具体要求
(一)提升质量是前提。
1.优化内容,吸引学生。各校要开展托管+拓展的课后服务,丰富社团活动,体现学校特色,创新服务形式,让课后服务以优质的质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2.优化管理,提升质量。各校要通过课后服务管理巡视、课后服务质量访谈等方式,强化课后服务管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3.优化师资,多方参与。各校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除了本校教师之外,可按照规定、结合实际组织社会力量、学生家长和优质的培训机构教师参与其中,保障课后服务水平。
(二)减轻负担是目的。
1.规范管理,控制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推进课后服务“五育并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学生能否在校内完成作业为课后服务的头等大事,要建立完善的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作业量,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中学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2.精准设计,注重质量。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尝试探索“当堂完成作业”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做到小学除语文、数学科目外不留书面作业,初中减少书面作业科目、高中合理安排作业。学校要强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3.完善制度,认真批改。要完善作业管理细则,实行校内作业公示制度。要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提倡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及时解决个性和共性问题,指导学生复习、预习、课外阅读和完成家庭作业等。
(三)增加内涵是关键。
1.立德为先,五育并举。要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普及知识与实践参与”“作业辅导与特色培养”有机结合,开发“菜单式”服务课程,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课后服务要课程化,每2周结合学科教学设置1课时立德励志内容,劳动实践活动每月不少于1课时,体育活动每周不少于2课时,其他美育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
2.解放思想,丰富内涵。要解放思想,丰富课后服务形式、方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和学校设施优势条件,可动员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退休老教师、等志愿服务力量,也可引进省市先进、前沿的社团活动项目,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打破班级和校际限制,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避免课后服务单调、重复、无营养。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让课后服务成为学校的实事工程。学校要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校一案”的具体实施方案,健全课后服务相关制度,包括学生管理制度、家校衔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等,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精细,确保课后服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落实经费保障
1.经费来源。一是财政补贴。我县中小学生课后“5+2”服务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补贴标准按2元/人•小时。二是阳光收费。如因课程开设需要收费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通过家长委员会进行协商后提出收费标准意见,报县政府审定后执行。收费时应使用税务机关监制的税务发票。
2.管理使用。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聘任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服务人员的劳动报酬,不得用于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其他应由财政承担的支出。对学校外聘的参与课后服务的社会专业人员,可由双方协议确定有关劳务报酬,所需经费也可从课后服务经费中列支。家长是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重要责任方和重要参与方,与学校共同担负课后服务时段学生的监护责任,参与服务情况和项目支出的监督。
(三)完善评价机制
1.建立机制,以补促改。教科局建立课后服务督导考核评价机制,成立考核领导组。本着“减负不减质”的原则,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效果采取过程性督导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估,考核结果作为经费发放的依据,初步形成以补促改的课后服务绩效考核办法,以推动我县课后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2.优劳优酬,以奖促改。学校要建立课后服务评价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要向表现优秀、服务质量高、广受家长好评认可的教师倾斜。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和效果应作为表彰奖励和补助分配的重要参考。以此为导向充分集聚教师正能量,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四)争取社会支持
充分依靠和发挥学校理事会、家长委员会的优势,参与课后服务管理并提供相关支持。结合社团服务,争取社会各方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和组织向学校捐赠社团专业器材、图书资料,提供经费和各类志愿者活动。
翼城县教育科技局
2023年3月13日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53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2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翼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