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类文件

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翼城县2025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04-28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翼城县2025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翼城县2025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实施方案


按照中共临汾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粮油生产目标的通知》(临农组办发〔2025〕4号)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稳粮保供战略,统筹玉米大豆兼容发展、粮食油料协调发展,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增产增收优势,在我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稳步提高大豆产能,示范总结一批技术模式,带动大面积推广种植,实现稳产增产、提质增效。

二、基本原则

(一)尊重农民意愿。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发动,提高种植积极性,重点选择有种植意愿的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实施。

(二)面积相对集中。建立政府引导、主体参与的模式,优先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集中连片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高种植效益。

(三)模式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探墒沟播、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成熟技术和农机作业的融合,着眼技术轻简化和生产机械化,结合当地的种植习惯和生产条件选择种植模式,积极探索最佳种植模式。

(四)收益稳中有升。确保玉米产量与单作产量水平基本相当,尽可能多产大豆,确保种植收益稳中有升。

三、目标任务

2025年我县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5万亩,涉及里砦镇、中卫乡等6个乡镇,具体任务见附表。

四、技术要点

(一)选配品种

1.大豆品种。应选择耐荫抗倒宜机收的高产品种。如东豆1号、晋豆25号等。

2.玉米品种。应选择株形紧凑、株高中等、耐密抗倒、抗旱性强、易于机收的高产品种。如瑞丰168、东单1331、裕丰303等。

(二)确定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核心是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各种植户可根据生产实际和现有农机具,选择适宜当地的种植模式,争取做到大豆玉米协同高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玉米密度相当,一行玉米的株数相当于净作玉米2行的株数;大豆密度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大豆密度的70%以上。

1、春播区

行比4:2模式:生产单元宽度2.5-2.7米,大豆种植4行,行距30厘米;玉米种植2行,行距40厘米,大豆与玉米间距60-70厘米。大豆穴距(每穴2粒)14-18厘米,亩留苗6400-9200株;玉米株距10-12厘米,亩留苗3700-4800株。

行比4:4模式:生产单元宽度4.2米,大豆种植4行,行距40厘米;玉米种植4行,行距按照50-70-50厘米,大豆与玉米间距65厘米。大豆穴距(每穴2粒)12-14厘米,亩留苗5400-6400株;玉米株距12-14厘米,亩留苗4000-4800株。

2、复播区

行比6:4模式:生产单元宽度5米,大豆种植6行,行距36厘米;玉米种植4行,行距按照40-100-40厘米,大豆与玉米间距70厘米。大豆穴距(每穴2粒)12-14厘米,亩留苗6800-8000株;玉米株距10-12厘米,亩留苗4000-4800株。

(三)机械播种

一是优先推荐同机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选用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机。二是异机播种,通过更换播种盘,调节株行距,使玉米大豆播种达到要求的亩株数。

播前严格按照株行距调试播种档位与施肥量,确保株距、行距和播深(大豆3-4厘米,玉米4-5厘米)达到技术要求,有条件的乡镇,推荐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播种机建议装配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四)合理施肥

大豆、玉米分别控制施肥,玉米要施足底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株养分供应量与净作玉米单株相同,按照株距缩小倍数(倍数等于净作玉米株距除以带状复合种植玉米株距)给每行玉米加倍施用种肥和底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玉米的下肥量必须按倍数调大。

1、底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底肥施农家肥和低氮缓控释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低氮缓控释肥(N-P2O5-K2O=15-18-14)20-25公斤。

2、种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玉米带每亩施用高氮缓控释肥(N-P2O5-K2O=28-10-8)50-60公斤;大豆可采用根瘤菌剂拌种。施种肥时,要特别注意肥、种隔离,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以免烧种烧苗。

3、追肥。玉米底肥施用量不足、出现缺肥症状等需要追肥的玉米地块,大喇叭口期在玉米带间开沟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大豆植株开花期不能正常封垄的,追施尿素4-6公斤/亩,促进生长。

具备水肥一体化条件地块,播后及时滴灌或者微喷灌保证整齐出苗;通过在主管增加一个三通和一条支管,或者毛管上增加单独阀门,对大豆、玉米肥水实施分别调控;根据大豆、玉米需水需肥规律及各乡镇降水特性,全生育期可进行3-10次滴水施肥,优先选用滴灌专用肥。确保一行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的肥水用量是净作玉米的2倍以上。

(五)化学调控

玉米化控降高。适用于水肥条件较好、株型高大的田块。密度合理、生长正常地块可不化控。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可使用矮丰、健壮素、胺鲜·乙烯利等调节剂。

大豆控旺防倒。常用于大豆控旺防倒的生长调节剂为烯效唑等,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克/亩兑水30-40公斤叶面喷施。上述调节剂可与非碱性农药、微肥混合使用。

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推荐剂量施用。注意控制合适的药剂浓度,均匀喷洒于上部叶片,不重喷不漏喷。喷药后6小时内如遇雨淋,可在雨后酌情减量再喷1次。

(六)病虫防控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相比,各主要病害的发生率均降低。田间常见玉米病害有叶斑类病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等)、纹枯病、茎腐病、穗腐病等,其中,以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发生普遍;常见大豆病害有大豆病毒病、根腐病、细菌性叶斑病、荚腐病等,其中病毒病和细菌性叶斑病为常发病,根腐病随着种植年限延长而加重。结荚期,如遇连续降雨,大豆荚腐病发生较重。玉米的遮挡有利于降低大豆害虫危害,特别是降低斜纹夜蛾、蚜虫和高隆象的发生。总体上采取“一施多治、一举多诱”的防控策略,针对发生时期一致且玉米和大豆的共有病虫害,采用广谱性杀菌剂、农用抗生素、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等统一防治,达到一次施药、兼防多种病虫害的目标。采用物理、生物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采用植保无人机、高杆喷雾机等喷施高效低风险农药,提高防控效果,控制病虫发生危害。加强调查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好早发现、早防治。

1.播种期

在确定适应的复合种植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当地的耐密、耐荫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做好种子处理,预防病虫危害。种子处理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双、噻虫嗪·噻呋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以防治大豆根腐病、玉米茎基腐病、丝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蚜虫等苗期害虫。不同区域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必要时可对玉米、大豆包衣种子进行二次拌种,以弥补原种子处理配方的不足。

2.苗期-玉米抽雄期(大豆分枝期)

重点防治玉米螟、蚜虫、红蜘蛛、大(小)斑病、大豆霜霉病、斜纹夜蛾等。一是理化诱控。在玉米螟、斜纹夜蛾等害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害虫,减少田间落卵量;二是生物防治。针对玉米螟、棉铃虫、斜纹夜蛾、金龟子(蛴螬成虫)等,在发生初期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制剂进行喷施防治;三是化学防治。在田间粘虫、玉米螟、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发生密度较大时,于幼虫发生初期,选用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杀虫剂喷施防治;红蜘蛛点片发生时,选用哒螨灵、噻螨酮、克螨特等喷雾或合理混配喷施,重点喷洒玉米和大豆植株叶片背面,田间杂草也要一同喷洒;另外根据玉米大(小)斑病、大豆霜霉病等病害发生情况,选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3.开花-成熟期

此期是大豆保荚、玉米保穗的关键时期。在前期防控的基础上,根据玉米种植带的大(小)斑病、穗腐病、玉米螟、棉铃虫,大豆种植带的锈病、双霉病、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等病虫发生情况,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或含有噻虫嗪成分的杀虫剂喷施,起到一喷多防的作用。针对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大的情况,推荐选用高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

4.点蜂缘蝽

化学防治方法防治较难,一般在大豆开花期开始施药,连续施药2-3次,间隔7-10天,亩用药液30-40公斤。药剂可选择①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毫升+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5毫升;②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克;③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毫升+5%啶虫脒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④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氰戊菊酯+吡虫啉等药剂,药剂轮换使用,防治效果最好。

5.注意事项

1.采用无人机施药时要注意添加增效剂、沉降剂,保证每亩1.5-2升的药液量。

2.防治害虫时,要抓住低龄幼虫防控最佳时期,以保苗、保芯、保产为目标开展统防统治。

3.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粉碎或者打包处理,以减少田间病残体和虫源数量。

4.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七)杂草防除

依据玉米大豆对除草剂的选择性差异,注重治早、治小,使用除草剂坚持“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定向或隔离喷雾处理为辅”的施用策略,充分考虑当茬和下茬作物安全,科学合理选用除草剂和施用方式。

1.封闭除草:播种后2日内选择无风时段实施苗前封闭除草,选用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灵、噻吩磺隆、唑密磺草胺、灭草松、乙·嗪·滴辛酯等完成土壤封闭处理。

2.苗期除草:在玉米苗后3-5叶期,大豆2-3片复叶期,杂草2-5叶期,选择禾豆兼用型除草剂定向喷雾,选用噻吩磺隆、嗪草酸甲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反枝、黎、马齿等阔叶杂草。人工喷药除草可选用自走式单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加装定向喷头和定向罩子,分别对着大豆带或玉米带喷药,喷头离地高度以喷药雾滴不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严禁药滴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在无风的下午进行。

带状间作区在播后苗前,对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进行封闭除草,对于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危害的田块,可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或乙·嗪·滴辛酯兑水50公斤以上喷雾。

3.后期除草:控制田间大草,在杂草种子未成熟前,人工拔除田间大草。

(八)机械收获

有玉米先收、大豆先收和玉米大豆同时收三种模式。

玉米先收适用于玉米先于大豆成熟的区域,该模式播种时应在地头种植玉米,收获时先收地头玉米,利于机具转行收获,缩短机具空载作业时间,选择宽度不大于大豆带间距离的玉米收获机。

大豆先收适用于大豆先于玉米成熟的区域。该模式播种时应在地头种植大豆,收获时先收地头大豆,利于机具转行收获,缩短机具空载作业时间,选择宽度不大于玉米带间距离的大豆收获机。

大豆玉米同时收适用于玉米大豆成熟期一致的区域。采用当地生产上常用的玉米和大豆机型,一前一后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

五、资金使用

(一)补贴对象

实际种植主体,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

(二)补贴类型及标准

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际种植主体每亩补贴200元。

(三)补贴资金发放办法

种植主体完成播种后,向村委会申报并审核、公示后上报所在乡镇,由乡镇组织验收后上报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成立验收组对乡镇验收结果进行抽验,抽验合格后,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给乡镇。

(四)验收对象及内容

1.验收对象

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乡镇。

2.验收内容

主要包括宣传发动、技术指导、种植质量、任务完成、群众满意等方面的内容。

(五)验收程序

1.乡镇验收。各乡镇是本区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实施主体。各乡镇要及时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统一验收,完成一村验收一村,建立验收台账,验收合格后申请县级验收。

2.县级抽验。翼城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对各乡镇验收情况进行抽验,抽验面积不低于种植面积的10%。

(六)验收结果

验收组经现场验收后,将根据抽验情况,客观公正地对验收结果出具验收报告(表),作为补助资金支付的依据。

(七)工作要求

1.做好政策宣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面广,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准确把握补贴的政策目标和管理要求,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

2.规范发放流程。严格落实补贴公开公示制度,乡镇和村组要通过多种形式公开公示补贴政策以及资金发放情况,补贴到户的资金发放情况应在本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3.强化资金监管。农业农村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监管,严防截留、挪用、套取等违规现象发生,确保补贴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专款专用。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建立县级协调、乡镇落实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副组长、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农技、农机等部门分工协作,各负其责,抓好落实。县农业农村局设立专班,负责具体工作实施,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按照本乡镇任务面积,科学确定实施区域、实施面积、实施内容、操作程序、工作措施等。

(二)强化指导服务。建立技术指导服务机制,成立县级技术指导组,负责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相关乡镇要成立相应的技术指导小组,细化完善本地技术指导意见,指导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尽快掌握技术要领,积极筛选一批区域性强、丰产性好、经济效益高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

(三)强化资金保障。中央、省级财政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将给予适当补贴,县级财政积极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时将相关政策资金落实到主体和农户。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监管,严防截留、挪用、套取等违规现象发生,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四)强化督导考核。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督促任务和政策落实,协助省厅、市局开展督导考核。相关乡镇要严格按照下达的任务指标,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工作台账和项目管理档案。

(五)强化宣传引导。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小视频、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加强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田多收、稳粮增收,一种多效、用养结合,一季多用、前景广阔”等优势的宣传和培训,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附件:翼城县2025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表



翼城县2025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表



序号

乡镇

面积(亩)

备注

1

里砦镇

3500


2

王庄镇

3200


3

中卫乡

3500


4

南梁镇

1600


5

南唐乡

1600


6

唐兴镇

1600


合计


15000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53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2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翼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2202000105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