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翼城风光

石四牌坊

2024-11-07
【字体:


    石牌楼,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修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民国十四年(1925)。为明代监察御史史学迁所建。此坊造型独特,整个石构件布满了精美的雕刻,并以此成为山西地区明代石牌坊中的稀例。

    石牌楼构造特征为:台明平面五边形,四座台明十字形对角分布。其上置牌坊石条台座。明次坊石柱为方形抹角,置于台座之上,柱子根部皆设有抱鼓石稳固柱身。明楼由顶到下的横向拉接构件为明楼压头枋、题字板、平板枋、垫板、额枋及通间华替等。次楼由顶向下依次为压头枋、瓜柱、平板枋、垫板、额枋及通间华替。明楼四柱之间各类横向拉接构件与明楼柱组成口字形封闭的圈梁结构,明楼柱与次楼之间的拉接构件又将次楼与明楼柱连成45°的放大角。不论从哪一方面看,均为四柱三楼,恰能起到十字街口四面贯通的作用。

    石牌楼四面额坊上的题字分别为“衡文金吴”、“澄清江汉”、“持斧畿甸”、“观风西土”,意指史学迁为差钦巡按、监察御史期间督学江南,巡湖广屯田,执法捕盗,观察民情之事。

    石牌楼由下到上,由外至内,均有精美的雕刻,有人物200余人,雄狮70余尊。对主体瑞兽采用了圆雕、镂空雕、半圆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手法,使其主体突出,立体感极强。浮雕和平雕线条流畅自如,错落有致,人物、鸟兽、花卉均形态各异,神形逼真,在构图上独具匠心,不落俗套。额枋雕刻内容均为二狮或五狮戏绣球。华替上均为“双凤朝阳”、“仙鹤戏水”,压头枋和次楼平板枋上以及主、次楼柱外侧,均雕刻人物故事,次要部位多以花卉鸟兽填充其间。石柱下16块抱鼓石的运用,既起了结构的加固作用,又使石坊的轮廓线更加优美,且具有衬托、装饰效果。抱鼓石上雕造的或蹲或爬形态各异的子母石狮,给石坊增添了无限生气。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53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2000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翼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2202000105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